四通利方总经理――王志东
时间:2010-12-17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12-17 来源: 作者:
王志东,四通利方总经理。1967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5月,特邀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
1990年6月,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
1991年6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s中文环境――BDWin3.0;
1992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3年12月,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人们熟知和佩服的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BDWin、中文之星、RichWin使只正经写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严援朝之后中国笫二代程序员的象征。但是,在1994年RichWin第一版写完之后,王志东就放下了往昔赖以安身立命的C语言,执掌了四通利方总经理的帅印。
在新天地摔的那个大跟头,使王志东明白,营造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比创造一个好产品更加困难。“我曾经一厢情愿地想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写程序,但是国内缺的就是这种环境,国内搞技术出身的人倒楣的很多,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怎么经营,怎么管理,怎么把握方向。”王志东在找了几次也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后,就下决心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
作为四通利方总经理的王志东,现在要考虑的不再是怎样精简程序指令,而是――外合作。“我要考虑,和谁做朋友,和谁打对手。做朋友做到什么时候,就应该改变身份,千万不能站错队。” 政府关系。“RichWin现在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科技成果计划、‘九五’技改计划。” 市场策略。“针对中国软件市场非常不成熟的现实,我们选择了捆绑和做大用户的市场策略,这个策略现在看来非常成功。”
让王志东总经理整天牵肠挂肚的远不止这些事,“程序是人和人智力上的较量,不用去考虑许多非逻辑的因素,而软件公司却要求考虑到方方面面,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公司都不会成功。技术好,还要产品好;产品好,市场还要好,关系还要好,内部机制更要好。”所有这些给了王志东很大的压力,但身为公司总经理的王志东“想推也推不掉”。
按照王志东的性格,他“最不喜欢跟谁聊天,夸夸其谈,练嘴皮子。最不喜欢看人打架,自己去劝架”。从程序员到总经理,“要做出很痛苦的牺牲,要摆脱原来个人英雄主义的状态。可能要摔过跤才能下决心完成这个转变,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机遇,组织管理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
“五年多的程序员生涯,我感觉实在没过够瘾,挺遗憾才只有五年,其实直到现在,我经常还有回去写程序的冲动。我现在的情形就像老鼠踩飞轮,越踩越快,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力,我现在已经踩上去了,想停都停不住。也许三五年之后,四通利方做出来了,我聘一个总经理,自己再去写程序。”看看王志东的经历,就能明白王志东做了总经理为什么还想回去做程序员。
上〓街
1987年,王志东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读完大三,感觉学分挣得差不多了,就进了中关村。刚出道的王志东在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攒机器、倒机器、前台销售机器,忙里偷闲玩一些西文软件的汉化,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他汉化了AutoCAD的一个版本,开发过IBM5550上的汉字系统。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
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改变了王志东发展的轨迹。这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又买了四通4S系统,但两个排版软件对硬件配置要求不一样,不能装到同一台机器上用,商家告诉他非要买两台PC才行,用户为这事很头疼,在街上逛的时候,碰到了王志东,问王志东能不能帮他一把,王志东答应试试看。
方正排版系统和4S系统对显示卡、打印机要求都不一样,王志东的方案是以4S为原型,把北大方正系统移植到新机器上,这样就必须改动方正底层的驱动程序。方正产品是加密的,王志东先解密,然后反编译,再修改。一个月后,王志东把两个系统装到了一台PC上。
这个用户很兴奋,跑到方正说:“你们说不能做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这个客户就把机器拿去给他们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一定要追问到底是谁做的,客户就把王志东供了出来。
从此,王选记住了王志东的名字。几个月之后,一家大报社向方正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方正就找王志东把问题解决了。发现王志东很能干,方正的人就对王志东说:“知道你上了‘街’,收入很丰厚,不好意思叫你过来,但你可以考虑来做客座研究员。”进方正把上街看成“下基层”的王志东通过一年多的锻炼,觉得中关村自己大致了解得差不多了,正想到一个正规化公司修炼一下。于是,就顺着这个台阶,进了方正。
1989年,进方正的王志东像个消防队员,主要任务是解决方正系统的硬件兼容和软件特殊要求问题。方正对程序源代码控制得非常严格,王志东要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先反编译方正的软件,然后,再为方正软件解决兼容性问题。“加密对我不起作用,我能把原来的加密方法改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给它加上密。”
方正的维思系统决定在Windows上开发,但当时Windows不能处理中文,找微软,微软还没做Windows中文版的计划。王选曾安排过一个学生做Windows汉化,做了半年,这个学生去了加拿大。王选想到了王志东:“你能不能把Windows汉化了?”
任务很艰巨,要在三个月内拿出东西。“Windows我从来没摸过,再说,我对C还不是特别熟,我以前多是用汇编和Debug一点点改。但我一拍脑袋,就答应下来。我说,行,我试试看。王选说,别试试看,立个军令状。我当时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又能怎么样。”就这样,王志东正式到了王选的研究所。
王志东开始躲进自己屋里,什么人都不见,专心写自己的程序,各种设计的纸铺了一地。两个多月后,王志东写出了汉化Windows1.0。王志东活干得太快,实在不好管。于是他一口气做了几个汉化Windows版本后,就从研究所又回到方正公司。
外挂
直接在西文Windows上改,版权上有问题,工作量很大,又不能改得很完整,只能够凑合用。王志东突然想到能不能用外挂的方法解决Windows处理中文的问题。王志东用了一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外挂的方法验证了。此时,王志东兴奋了,“这是全球第一个Windows外挂系统。原来写了一万行的程序,外挂方式一千行全解决了。后来,这个程序越写越少,而且原来英文Windows的所有API都能用了,所有的打印机和显示器都支持。”
王志东的外挂思想是:假设自己设计一个中文的Windows,每个API都可以自己定义,但自己又不可能写一个完整的中文Windows,于是只好寄生在英文Windows之上,只要英文Windows能做的,就都让英文Windows去做,它做不了的中文部分,才自己做。实现的方法是,把自己的代码嵌进英文Windows去,动态地塞到它里面去。这样对于应用软件和用户来说,好像是在一个中文操作系统上工作了。外挂系统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程序陷阱,另一个是作动态定义。
“这样一来系统稳定了,我只需要做我自己要的中文部分,其他部分全部动态定义,全都利用它原有的系统。原则上一个外挂产品,所有Windows都能用,这样就解决了Windows中文处理的完备性和可移植性问题。我原来在研究所做的内核汉化方式,后来证明是行不通的。台湾资策会也做内核汉化,但后来微软不给授权,它就不能做了,而外挂是独立的。”
程序写完了,王志东没有把它太当回事,反正是业余作品,该到方正工作照样工作,“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想好,这东西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影响。但是到了1990年底的时候,Windows3.0全球火爆,国内也开始炒Windows。台湾的汉化Windows已经出来了,国内也有长青、保利、长城等五六个版本的Windows出来,但都大同小异,和我在方正做的那套内核汉化方案一样。而我的外挂新方案却一直没有人能用,我很着急。11月份,我找了方正领导,方正才知道我有这个东西,但我说错了一句话,我说我的东西能排版。”
1991年6月6日,首届全国Windows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王志东对单位领导说我想参加,后来又说我要参加。为了参加这个会,王志东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忙活产品化、测试样张宣传材料,做完以后,王志东给它起名BDWin。
BDWin拿到会议上,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震动了,CCDOS发明人、这次会议的策划人严援朝自己开发了一个中文视窗,叫做保利视窗,但是他一看到王志东的BDWin,就说,“我的东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东西不行。”后来,严援朝给王志东做了总工程师。
福州会议回来以后,BDWin连加密卡做了几百套,两个月时间全卖出去了。BDWin年终被评为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中文之星
1991年10月,王志东认为自己在方正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就想走出方正再学点别的。“大学毕业,我不读研究生,是因为我觉得学校的东西,我都学得差不多了,研究生三年等于白耗时间。对我来说,两三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我要学一样东西,学完就得改学别的。”
离开方正的王志东面临三条路:一是,自己办公司;二是,出国;三是,去外企。这其中,到新加坡做EDI和多媒体开发,因为技术比较新颖对王志东吸引力最大。“我想去学一学国外企业管理,学几年,再回来自己干,同时练练英语。”
利用在家等出国手续的机会,王志东又埋头做了一个全新的中文之星1.0版。不久,他碰到了一个一起上街的北大同学,同学看到王志东写的这个新玩艺,建议他一起办公司。“北大的同学在一起特别务虚,说我的软件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面旗帜,我们说起大道理来没完没了,但特别投机。”
出国包吃包住,什么都有,但王志东觉得不刺激,虽然新加坡给的是技术移民名额,并且为王志东签证延期了三次,但王志东此时已经醉心于合伙投资办公司了。
1992年4月底,新天地成立,王志东出任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当时看来,这样的分工很自然,我是搞技术的,公司有管理和技术两摊事,我只能管技术,我不管技术,没有人管技术,我也懒得管财务和人。”
5月21日,中文之星1.1版首次在京交会上亮相的展台还是蹭来的。当时王志东他们没有钱租展位,也来不及,就以参观者的身份挤了进去,看到有空展台,就把资料往那儿一放,向人宣传,展台的主人一来就跑。后来,找到一个展位,是一个学校的,王志东他们正向别人讲解得起劲,来了一个老者,王志东他们就给他介绍,把资料发给他,这位老者也不理会,看看展位,问王志东他们:“你是哪的?”王志东说:“我们是新天地的啊”。老者就乐了:“这是我们的展台。”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5月,特邀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
1990年6月,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
1991年6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s中文环境――BDWin3.0;
1992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3年12月,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人们熟知和佩服的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BDWin、中文之星、RichWin使只正经写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严援朝之后中国笫二代程序员的象征。但是,在1994年RichWin第一版写完之后,王志东就放下了往昔赖以安身立命的C语言,执掌了四通利方总经理的帅印。
在新天地摔的那个大跟头,使王志东明白,营造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比创造一个好产品更加困难。“我曾经一厢情愿地想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写程序,但是国内缺的就是这种环境,国内搞技术出身的人倒楣的很多,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怎么经营,怎么管理,怎么把握方向。”王志东在找了几次也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后,就下决心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
作为四通利方总经理的王志东,现在要考虑的不再是怎样精简程序指令,而是――外合作。“我要考虑,和谁做朋友,和谁打对手。做朋友做到什么时候,就应该改变身份,千万不能站错队。” 政府关系。“RichWin现在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科技成果计划、‘九五’技改计划。” 市场策略。“针对中国软件市场非常不成熟的现实,我们选择了捆绑和做大用户的市场策略,这个策略现在看来非常成功。”
让王志东总经理整天牵肠挂肚的远不止这些事,“程序是人和人智力上的较量,不用去考虑许多非逻辑的因素,而软件公司却要求考虑到方方面面,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公司都不会成功。技术好,还要产品好;产品好,市场还要好,关系还要好,内部机制更要好。”所有这些给了王志东很大的压力,但身为公司总经理的王志东“想推也推不掉”。
按照王志东的性格,他“最不喜欢跟谁聊天,夸夸其谈,练嘴皮子。最不喜欢看人打架,自己去劝架”。从程序员到总经理,“要做出很痛苦的牺牲,要摆脱原来个人英雄主义的状态。可能要摔过跤才能下决心完成这个转变,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机遇,组织管理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
“五年多的程序员生涯,我感觉实在没过够瘾,挺遗憾才只有五年,其实直到现在,我经常还有回去写程序的冲动。我现在的情形就像老鼠踩飞轮,越踩越快,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力,我现在已经踩上去了,想停都停不住。也许三五年之后,四通利方做出来了,我聘一个总经理,自己再去写程序。”看看王志东的经历,就能明白王志东做了总经理为什么还想回去做程序员。
上〓街
1987年,王志东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读完大三,感觉学分挣得差不多了,就进了中关村。刚出道的王志东在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攒机器、倒机器、前台销售机器,忙里偷闲玩一些西文软件的汉化,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他汉化了AutoCAD的一个版本,开发过IBM5550上的汉字系统。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
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改变了王志东发展的轨迹。这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又买了四通4S系统,但两个排版软件对硬件配置要求不一样,不能装到同一台机器上用,商家告诉他非要买两台PC才行,用户为这事很头疼,在街上逛的时候,碰到了王志东,问王志东能不能帮他一把,王志东答应试试看。
方正排版系统和4S系统对显示卡、打印机要求都不一样,王志东的方案是以4S为原型,把北大方正系统移植到新机器上,这样就必须改动方正底层的驱动程序。方正产品是加密的,王志东先解密,然后反编译,再修改。一个月后,王志东把两个系统装到了一台PC上。
这个用户很兴奋,跑到方正说:“你们说不能做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这个客户就把机器拿去给他们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一定要追问到底是谁做的,客户就把王志东供了出来。
从此,王选记住了王志东的名字。几个月之后,一家大报社向方正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方正就找王志东把问题解决了。发现王志东很能干,方正的人就对王志东说:“知道你上了‘街’,收入很丰厚,不好意思叫你过来,但你可以考虑来做客座研究员。”进方正把上街看成“下基层”的王志东通过一年多的锻炼,觉得中关村自己大致了解得差不多了,正想到一个正规化公司修炼一下。于是,就顺着这个台阶,进了方正。
1989年,进方正的王志东像个消防队员,主要任务是解决方正系统的硬件兼容和软件特殊要求问题。方正对程序源代码控制得非常严格,王志东要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先反编译方正的软件,然后,再为方正软件解决兼容性问题。“加密对我不起作用,我能把原来的加密方法改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给它加上密。”
方正的维思系统决定在Windows上开发,但当时Windows不能处理中文,找微软,微软还没做Windows中文版的计划。王选曾安排过一个学生做Windows汉化,做了半年,这个学生去了加拿大。王选想到了王志东:“你能不能把Windows汉化了?”
任务很艰巨,要在三个月内拿出东西。“Windows我从来没摸过,再说,我对C还不是特别熟,我以前多是用汇编和Debug一点点改。但我一拍脑袋,就答应下来。我说,行,我试试看。王选说,别试试看,立个军令状。我当时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又能怎么样。”就这样,王志东正式到了王选的研究所。
王志东开始躲进自己屋里,什么人都不见,专心写自己的程序,各种设计的纸铺了一地。两个多月后,王志东写出了汉化Windows1.0。王志东活干得太快,实在不好管。于是他一口气做了几个汉化Windows版本后,就从研究所又回到方正公司。
外挂
直接在西文Windows上改,版权上有问题,工作量很大,又不能改得很完整,只能够凑合用。王志东突然想到能不能用外挂的方法解决Windows处理中文的问题。王志东用了一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外挂的方法验证了。此时,王志东兴奋了,“这是全球第一个Windows外挂系统。原来写了一万行的程序,外挂方式一千行全解决了。后来,这个程序越写越少,而且原来英文Windows的所有API都能用了,所有的打印机和显示器都支持。”
王志东的外挂思想是:假设自己设计一个中文的Windows,每个API都可以自己定义,但自己又不可能写一个完整的中文Windows,于是只好寄生在英文Windows之上,只要英文Windows能做的,就都让英文Windows去做,它做不了的中文部分,才自己做。实现的方法是,把自己的代码嵌进英文Windows去,动态地塞到它里面去。这样对于应用软件和用户来说,好像是在一个中文操作系统上工作了。外挂系统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程序陷阱,另一个是作动态定义。
“这样一来系统稳定了,我只需要做我自己要的中文部分,其他部分全部动态定义,全都利用它原有的系统。原则上一个外挂产品,所有Windows都能用,这样就解决了Windows中文处理的完备性和可移植性问题。我原来在研究所做的内核汉化方式,后来证明是行不通的。台湾资策会也做内核汉化,但后来微软不给授权,它就不能做了,而外挂是独立的。”
程序写完了,王志东没有把它太当回事,反正是业余作品,该到方正工作照样工作,“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想好,这东西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影响。但是到了1990年底的时候,Windows3.0全球火爆,国内也开始炒Windows。台湾的汉化Windows已经出来了,国内也有长青、保利、长城等五六个版本的Windows出来,但都大同小异,和我在方正做的那套内核汉化方案一样。而我的外挂新方案却一直没有人能用,我很着急。11月份,我找了方正领导,方正才知道我有这个东西,但我说错了一句话,我说我的东西能排版。”
1991年6月6日,首届全国Windows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王志东对单位领导说我想参加,后来又说我要参加。为了参加这个会,王志东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忙活产品化、测试样张宣传材料,做完以后,王志东给它起名BDWin。
BDWin拿到会议上,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震动了,CCDOS发明人、这次会议的策划人严援朝自己开发了一个中文视窗,叫做保利视窗,但是他一看到王志东的BDWin,就说,“我的东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东西不行。”后来,严援朝给王志东做了总工程师。
福州会议回来以后,BDWin连加密卡做了几百套,两个月时间全卖出去了。BDWin年终被评为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中文之星
1991年10月,王志东认为自己在方正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就想走出方正再学点别的。“大学毕业,我不读研究生,是因为我觉得学校的东西,我都学得差不多了,研究生三年等于白耗时间。对我来说,两三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我要学一样东西,学完就得改学别的。”
离开方正的王志东面临三条路:一是,自己办公司;二是,出国;三是,去外企。这其中,到新加坡做EDI和多媒体开发,因为技术比较新颖对王志东吸引力最大。“我想去学一学国外企业管理,学几年,再回来自己干,同时练练英语。”
利用在家等出国手续的机会,王志东又埋头做了一个全新的中文之星1.0版。不久,他碰到了一个一起上街的北大同学,同学看到王志东写的这个新玩艺,建议他一起办公司。“北大的同学在一起特别务虚,说我的软件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面旗帜,我们说起大道理来没完没了,但特别投机。”
出国包吃包住,什么都有,但王志东觉得不刺激,虽然新加坡给的是技术移民名额,并且为王志东签证延期了三次,但王志东此时已经醉心于合伙投资办公司了。
1992年4月底,新天地成立,王志东出任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当时看来,这样的分工很自然,我是搞技术的,公司有管理和技术两摊事,我只能管技术,我不管技术,没有人管技术,我也懒得管财务和人。”
5月21日,中文之星1.1版首次在京交会上亮相的展台还是蹭来的。当时王志东他们没有钱租展位,也来不及,就以参观者的身份挤了进去,看到有空展台,就把资料往那儿一放,向人宣传,展台的主人一来就跑。后来,找到一个展位,是一个学校的,王志东他们正向别人讲解得起劲,来了一个老者,王志东他们就给他介绍,把资料发给他,这位老者也不理会,看看展位,问王志东他们:“你是哪的?”王志东说:“我们是新天地的啊”。老者就乐了:“这是我们的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