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17 来源: 作者:
信中利汪潮涌的投资冲动,以及泡沫之忧
见到汪潮涌时,已经是下午4点,他手中还剩下半块面包没有吃完。
这些日子,汪潮涌一直在为决定要把钱投给谁而不断开会,饭也顾不上吃了。
“我每天很少在上午10点钟以前上班,每天很少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北京信中利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对《第一财经日报》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
2005年,对于在互联网投资行业沉浮十几年的汪潮涌来说,是兴奋而又忙碌的一年。
揣着现金的风投们
1999年,辞去摩根士丹利北京首席代表的汪潮涌成立风险投资企业“信中利”,当时来自硅谷的同行就曾质疑信中利的盈利前景,他们认为中国高科技项目属于低风险、低回报类型。
2005年以来,这种担忧已经一扫而光,中国互联网概念再次成为国际风险投资资本追捧的热点。“网络皇后”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师玛莉・米克也发表了厚厚的“中国互联网”投资报告,看好中国互联网投资。
这5年里,信中利已将触角伸到了十几家公司。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第一天,市值达近40亿美元。汪潮涌的信中利也因此从中获利过亿元。
现在,软银、凯雷、IDG的风险投资商们,揣了现金,开始频繁光顾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业内人士估计,2005年是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融资额最高的一年,下半年将有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
最近,信中利接下了两个项目,一个专注于IT培训连锁经营,另一个专注于专业搜索领域,汪潮涌为其融资近3000万美元,“两家企业都属于即将上市企业,最快1年时间就会上市,而资金回报率预计在3倍到5倍之间。”汪潮涌语速飞快,但难掩其兴奋神情。
“全球风险投资的80%都在关注TMT(技术、传媒、通信)领域,而中国的风投现在主要倾向于两个领域的投资。”汪潮涌告诉记者,一个是公司规模小、资金投入早期的种子公司,但这类公司距离上市比较遥远,不容易变现退出;另一种是即将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这种企业的融资规模都比较大,风险投资之间竞争厉害。
寻找目标与退出难题
现在对于听到每一个有新意的公司,汪潮涌都会顺手记下来,并询问对方的网址。也许只有经过仔细搜索,才能找到有价值的企业。
为了寻找合适的新经济企业,汪潮涌曾投资一家主要内容为高科技公司报道的刊物,但效果并不如意,找到的合适公司很少。
几年前网络泡沫的破灭,至今让这些风险投资基金们担心不已,时时提防再次陷入泡沫也是现在风险投资基金所关注的。玛丽・米克认为,在中国有大量的私人投资(风险投资),但是多数的私人投资最终以失败告终,成功比率只有十比一左右,“问题的关键是好主意很少”。
对于风投的收益,汪潮涌认为理想的回报率应是3年5倍。“前段时间,我们刚收回在朗新的投资。”汪潮涌告诉记者。朗新是一家经营传统IT业务的公司,此次退出,汪潮涌的回报率是300%,但显然,对于这个回报率,汪潮涌并不是很满意。
“但我们的另一个项目,瑞星公司的股份将进入收获期,我们已经持有它的股份超过5年时间,预期回报率将超过50倍。”汪潮涌说。
尽管玛莉・米克宣称,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潜力十分巨大,但对于海外风险投资来说,问题还不仅仅是选择项目这么简单。
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11号文”和“29号文”,让海外资金担忧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最近也有消息称,中国近期将会出台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海外投资基金的进入。
不过有北京互联网资深从业人士表示,风险投资看重的还是团队、创意、成长性等基本原则,“退出不是问题,已经有退出的先例了。”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