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花花公子》杂志官方网站
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官方网站,该杂志每月出版,内容除了女性外,尚有文章介绍时装、饮食、体育、消费等。杂志上面的封面女郎,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花花公子》杂志曾捧红过绝代尤物玛丽莲·梦露以及其它众多美女。
Playmate information including: live appearances, birthdays, chats, and personal pages. [Membership]
《花花公子》(Playboy)是一本著名的美国娱乐杂志,1953年在美国由休·赫夫纳创办。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等业务。它曾以其前卫的图片在世界范围内大赚其钱,并且捧红过像玛丽莲梦露那样的一代影星。《花花公子》以言论倾向自由主义闻名,其文章的水平一般甚高。《花花公子》内的以“品味高尚”、“乐而不**”作招徕,走的是高格调、中产娱乐消费路线。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花花公子》简介
美国最著名的情爱杂志,《花花公子》创刊于1953年12月,已经走过59个年头。早期的封面看上去更像是一本卡通画报的封面,兔先生的形象非常可爱,画面也很轻松。从60年代中开始,封面上美女开始唱起了主角。而且越来越露。从设计角度和欣赏角度来讲,PLAYBOY杂志的封面还是很有可看性的,还捧红过像玛丽莲·梦露那样的一代影星。
自70年代起《花花公子》公司冒险挺进影视市场,在杂志仍半死不活的时候,由“花花公子”等6家电视台组成一娱乐部门。据分析师预测,该部门一年收入将达到1.15亿美元,未扣除利息和税收的利润为3400万美元,使杂志的260万美元盈利相形见绌。
但在最近几年,该出版集团的董事们突然发现,图片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分析家认为,《花花公子》改变经营策略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娱乐观逐渐改变息息相关。与以前《花花公子》在杂志市场上一枝独秀的状况不同,目前美国市场上的杂志层出不穷。由于此类杂志出版太多太滥,美国人反而觉得没劲了。
《花花公子》创始人
休·赫夫纳(Hugh Hefner)是《花花公子》的创刊人。衣着暴露的妖娆女郎、名人云集的奢华聚会、带浴桶的洞室、华美的家居服、圆形的旋转床,以及对于性爱无休止的追求,一想到这些画面,就会想到《花花公子》的创刊人休·赫夫纳。休·赫夫纳
从惊世骇俗地创办《花花公子》杂志,到不遗余力地扩张帝国,数十年来,这位出版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对社会潮流敏感,在道德上叛逆,像盖茨比一样勤奋,又像卡萨诺瓦一样风流,他是文化变迁中的风云人物。他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很快购置了豪华喷气式飞机,但此前他也成立了“花花公子基金”,多年来投入上千万美元资助慈善事业和科学研究。
不管赫夫纳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从50年**始,他就把自己成功包装为一个快乐的花花公子,一个最懂得享受美酒和美女的男人,一个美国清教徒传统的叛逆者。起初他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革命者”,他的目的是要创办一本有“性”内容的主流男性杂志:“一战结束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一个充溢着爵士乐和女性争得选举权的时代。我参加过二战。二战之后,我以为我们会迎来另一个繁荣的时代,结果却不然。二战之后,女人的裙子不仅没有变短,相反,它还加长了。对我来讲,那非常不性感。”
“我出身的传统灌输给我们的是:头脑和身体是敌对的。著名的说法是:魔鬼存于肌肤。人一生要反抗的是存于你肌肤里的魔鬼。我不买这个账。我认为,性是正常和自然的生命的一部分。我要给性正名。”
在军队里画过卡通画的赫夫纳,他异常清楚自己的和同类男性的需求,让这种需求表达出来并得到满足,正是这位花花公子最乐于从事的事业。恰好在大学时,他曾经参考金西的性学报告,做过一篇有关美国人的性法律的论文,但仅此而已,其实他那时没有什么做“花花公子”的本钱,除了梦想,他几乎什么都没有--这正是大多数男人开始的状态。
1953年10月,第一期《花花公子》杂志摆放在赫夫纳家厨房的餐桌上,封面介绍了挂历女郎玛丽莲梦露。不过,**的第一期封面上并没有标注出版日期,因为连赫夫纳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下一期,但第一期在美国卖出了50000份,足够收回成本和接着做下一期。一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杂志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故事。
“追求享乐”是赫夫纳“花花公子哲学”的要义,在第一期《花花公子》里,他曾写道:“‘花花公子’并不指颓废的享乐主义者。我们所谓的‘花花公子’是一个不把生活仅仅看作是一串辛酸眼泪的人,潜藏在《花花公子》杂志背后的主张是:娱乐和享受是好事情。”赫夫纳曾说:“我所理解的‘女性化’是一个女人身上所具有的吸引人的一切。这种理解恐怕来自于我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实际上,赫夫纳承认,至今他在美国社会还是个争议人物,维护传统家庭价值的人骂他,某些女权主义者也骂他。但是在几十年办杂志的过程中,他渐渐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一场电影。如果艰难的时候到了,他就对自己说,这是故事的转折处,一切会过去的。